堅持做學弟妹的最佳典範-原聲第一屆學生 Ival Maitangan專訪(上)

「剛剛才下課。」從容走進約定的咖啡廳,放下沉重的雙肩書包,稍加整理烏黑而飄逸的秀髮,輕輕擦拭了象徵著知性的粗框眼鏡──她是Ival,來自信義鄉潭南村,是原聲的第一屆學生。現在的她,以公費生的身分,就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兒童英語教育學系。在這春日的午後,Ival和小編聊了她在原聲的種種經驗與感觸,以及對未來的期許。

 

原聲第一屆的使命:大學姐的心路歷程

Ival 擔任第一屆原聲成長營總召

時光回到2008年,原聲成立的前夕。那時候,馬彼得校長正四處奔走,到各校宣傳、試音,為合唱團的成立作準備。當時還在就讀潭南國小的 Ival ,在測試時獲得校長青睞,輔以不錯的學業成績,就這樣成為了原聲的第一屆學生。

 

「其實好像沒做什麼選擇!就是被校長挑選進來了。」 Ival 笑著說。話雖如此,她畢竟成為了原聲的一份子,而且一路待到現在,始終如一。她回憶,當時第一屆學生約莫有二、三十人,但這批「元老」,只有六、七個人留了下來。這其中的關鍵,或許在於家長的態度。 Ival 說,雖然在入團之初,他們沒有太大的反應,往後也不太積極參加原聲的活動,但始終鼓勵她堅持下去,並且支持她待在原聲。甚至在她一度想要放棄而缺席原聲的課程與活動時,陪伴著她、並且引導她回到團隊中。家人的支持,也正是 Ival 留下來的動力之一。

 

身為第一屆學生,有什麼特別的意義或感覺嗎? Ival 稍微思索了一下,說:「其實榮耀與責任都有。」在原聲教育協會以及合唱團已經有口皆碑的今日,「大學姐」的身分,當然使她感到與有榮焉,也可以很自豪的說,她參與過原聲那段從幼苗逐漸成長茁壯的過程。但在當下,一股無形的責任感,毋寧也加在她們的肩頭上。Ival說,「畢竟我們是學長姐,我們表現得好,才有以後的學弟妹。」因此,她們和校長一起,努力地創造耀眼成績,給後來的學弟妹更寬闊的舞台;也始終期許自己,成為學弟妹們的榜樣。「當時的升學選擇,其實也和這個有關。」

 

不同於今日,在原聲創立之初,可獲得的升學資源與選擇不算太多;老師們也正忙於各種行政事務,對第一屆學生的升學情形,縱然關心,卻也力有未逮。因此,無論是國高中的升學選擇,都是由她與家人自己決定,老師的角色相對不那麼吃重。雖然起初,因為未成年親友在離鄉求學過程中意外懷孕的經驗,使得她聽從父母安排,先就近入學在部落的國中就讀,而沒有如她所希望的前往水里就讀,但經過一年之後,她仍然請求轉學至水里國中。她覺得,「部落裡的國中會讓人有種世界太小,太安逸了。」異質性高而多元的刺激,是水里所有,而部落的國中無法提供的。雖然這伴隨著競爭程度的提高,但 Ival 義無反顧。這是她接受挑戰的第一步。

 

堅毅的她,又在選擇高中時,進行了第二次挑戰。前面提到「樹立榜樣」的自覺,也正是發生在這個時候。雖然經過國中階段的學習經驗,她自評較適合循著技職教育的路前進,然而此時,卻有一股使命感油然而生:「我那時候覺得我應該要去讀女中。雖然知道技職教育比較適合自己,但我當時的想法就是,要在這方面給學弟妹一些榜樣,讓他們勇敢去闖。」後來, Ival 順利進入台中二中,雖然學業壓力大上不少,但她仍然努力向學,也漸漸將英文唸好,奠定日後升大學的基礎。就這份期許而言,她確實做到了。

 

歌聲背後的堅持與努力

Ival 在原聲成長營中的剪影

 

提到原聲,首先會浮現在大眾腦海的,大概正是一群歌聲動聽的孩子,隨著校長的指揮,在一處又一處的舞台,唱出和諧而曼妙的合唱曲。這悠揚的天籟,不僅迴繞在臺灣,更飄洋過海,傳到世界各地。中國、美國、歐洲、日本等處,都有著合唱團的足跡。問到 Ival 的相關經驗,她卻給了我們一些頗為出人意表的答案:其實,她沒有非常喜歡唱歌與演出。

 

「也不是說不喜歡唱歌或表演」,她補充解釋,「應該說,我比較喜歡自由發揮的形式,不太喜歡被拘束。」在要求集體和諧的合唱團中,個人的特色與發揮空間相對受到限縮,這或許是 Ival 對於原聲的演出,不算特別樂在其中的原因。但她仍然甘之如飴,也曾經隨著巡演的團隊,到海外的廈門、香港、上海等地演出,對她來說,和大家一起努力的感覺,勝過她個人的興趣與好惡。

 

在起步的初年,原聲的海外巡演,走得沒有太遠,仍在語言與文化相近的中國大陸而已。 Ival 也承認,她對於那幾次的海外巡演,其實已經沒有太多印象,畢竟那時年紀還小,也並非到遠方的國度,體會到的文化刺激,相對沒有後來的美國、歐洲巡演來得多。那麼,會羨慕後來的學弟妹,有機會到美國、歐洲、或者日本嗎?Ival笑著說,「其實還好耶!畢竟他們是去表演,不是單純去玩,其實蠻辛苦的。」

 

事實上,海外巡演的舟車勞頓、各地行程的安排與聯絡,往往使得老師們忙碌非常。孩子們也得適應異地生活的不便,將狀態調整至最好。無論對老師或是孩子而言,每一次的巡演,確實是一段艱苦的考驗。

 

而原聲之所以能夠將最完美的演出,呈現在各地的觀眾眼前,就得歸功於長期而堅實的訓練。馬校長在帶領合唱團練習時,往往像是變了一個人般,神情變得特別嚴肅,是眾所周知的。

Ival 擔任今年新北星空音樂會的主持人
Ival 擔任今年新北星空音樂會的主持人

 

Ival 回憶,從原聲創立伊始,校長對待合唱的態度就是像現今一般的認真,十年如一日。不過她也說,現在的學弟妹比她們那時候「幸福」不少:「以前老師們總是嚴格的盯緊我們的合唱、課業、態度,對我們來說,老師就是老師,這卻也產生距離感。」而現在,老師們的認真不變,但是態度上柔和許多,頗有亦師益友的感覺。

 

 Ival 也強調,雖然她說自己不算熱衷於演出,也仍然不習慣在舞台上接受大家的喝采。

但透過一次次的表演,她確實感受到大家的自信心,有著顯著的提升。這正是原聲的宗旨之一:讓這群孩子們,藉由歌聲獲得大家的讚許,從而讓自己更有自信。確實,透過這樣的模式,孩子們有了顯著的成長。

 

上集 Ival 談到了原聲如何從幼苗逐漸成長茁壯,以及她身上肩負了榮譽與責任。原聲改變了 Ival 的人生,而 Ival 也嘗試透過自己的努力來回饋原聲、回饋部落,改變更多原住民孩子的命運。看完 Ival 在原聲十年的成長歷程後,下集  Ival  將與大家談談她上大學後的生活,以及對於原聲未來的想像。

 

(未完待續…..)

To Be Continue….

1 Comment

Join the discussion and tell us your opinion.

堅持做學弟妹的最佳典範-原聲第一屆學生 IVAL MAITANGAN專訪(下) – 社團法人台灣原聲教育協會
16/07/2019 at 6:15 下午

[…] 在上篇中,Ival 與我們分享了從部落長大的成長經驗,從原聲草創時期,經過十年的時間 Ival 從小學生變成大學生,跟著原聲、跟著馬彼得校長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看著越來越多原聲學弟妹加入原聲這個大家庭,即將升上大四的 Ival 對於部落、對於原聲、對於原住民身分, Ival 有著小小的心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