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課輔大學伴陳冠廷專訪

遠距課輔計畫至今已第五年,讓原聲的孩子在平日晚上也有大學伴陪伴進行課業輔導,台大法律系三年級的陳冠廷從大一下學期開始就加入遠距課輔行列,小編特地請他談談參與遠距課輔的經驗。

  
▊緣起:小學伴-同富國中三年級伍約翰
  
談到當時參與原聲遠距課輔計畫的契機,冠廷說:「那時正在找家教機會,恰巧看到原聲招募大學伴訊息,自己也有興趣接觸原住民小朋友,於是就報名參加。」目前,冠廷已有兩年課輔經驗,曾經輔導過兩位學生,現在的小學伴是同富國中三年級的伍約翰,主要教的科目是 英文
  
▊體會遠距課輔與家教的不同之處
  
「一開始,我只當作是一般的線上家教,只不過對象是信義鄉的原住民孩子,可接觸原住民文化,並且和孩子互動,聆聽他們的故事。」但是在課輔開始後,他發現面對內向的布農族孩子,必須更費心思地和小朋友互動,鼓勵並刺激小學伴提問與發言。
  
如此過了兩年,大學伴們來來去去,冠廷仍然繼續陪著約翰成長,也欣然參加相見歡活動。他說,相見歡活動對他幫助很大,藉由廣泛的交流,一些想法與心態,也隨之調整。
  
▊理想與精進:認真備課與陪伴小學伴成長
  
冠廷並非首次參加大小學伴相見歡活動。2017年暑假,在參與遠距課輔半年後,他去到海拔一千公尺的東埔,雖然沒有和自己的小學伴見到面,但也認識了其他活潑可愛的孩子。
  
此外,他也在座談會上提出一些對課輔的建議,並和其他大小學伴交流課輔經驗。他說,在課輔的第一個學期,他會在上課前一天依照預定進度,在網路上尋找相關的教材與題目,作為教學內容。
  
但在座談會後,冠廷認為應該投入更多時間準備上課教材:「大學伴更用心地準備教材,除了是對遠距課輔的尊重,小學伴也會更願意用心學習。」因此,在往後的學期,他除了增加備課時間之外,也耐心地將網路上零散的學習資源製成有系統的word檔,作為教材。
  
冠廷認為,遠距課輔對小學伴來說,是課後的加強複習;對大學伴來說,是富有挑戰性的任務。因為生長在部落的小學伴,無論是成長背景、風俗習慣、文化資源等等,皆和自己不同。「最重要的是,不能以自身的求學經驗去看待他們,而必須更設身處地與他們互動。」雖然在與小學伴的溝通與引導上,必須投入更多時間;但這樣的課輔更有著服務概念,他反而更願意投入,並花更多時間備課。因為這樣的參與,是為了心中的理想,以及對原聲與小學伴的承諾。
  
▊課輔實務與願景:掌握學習步調,調整教學方式
  
冠廷也聊到上課過程中,小學伴難免會因疲累而不專心。個性嚴謹的他自認比較「碎唸」,遇到這狀況,總是會提醒約翰,須將眼神專注在電腦前,約翰也樂於配合。冠廷並非總是不停地講課,也會給約翰休息時間,例如讓他看一些影片,或是 聊聊最近學校或部落發生的事情,等約翰「充電」之後,再繼續上課。
  
長時間接觸後,冠廷也點出小學伴的問題。他認為,小學伴的學習能力其實非常不錯,專注度則需要加強;此外,他在與其他大學伴的交流中也注意到,許多小學伴較不注重複習,使得學習效果打折扣。「更系統性的督促小學伴安排學習計畫,引導他們自動自發地學習,或許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冠廷說,上次座談會所提問題,協會與各國中行政團隊一直都在改善。例如以往常有小學伴臨時請假或缺席,但並未提早告知大學伴,今年已改善很多。有時小學伴在教室中秩序有些失控,在請求教官協助後,也獲得解決。不過,網路連線有時不穩,會影響上課品質,這仍待解決。
  
冠廷也再次提到,「如果只是每週上課一次,小學伴回去卻沒有複習,是相當可惜的。」他認為,如果可建立一套驗收機制,搭配先前提到的系統性計畫,或許更能促進小學伴的學習,遠距課輔的成效也會更明顯。
  
▊關於原聲:從遠距課輔與原聲結緣
  
經由遠距課輔,冠廷也和原聲多了一些牽絆。除了在每學期的課輔回饋單上提供建議,給予原聲辦理課輔的參考之外;他參加了兩次大小學伴相見歡;也曾經在去年寒假去探訪原聲孩子的冬令營活動。
  
談到是否曾看過原聲的現場演出,冠廷表示他一直有收到原聲演出的相關資訊,但因地點或時間不便,而未能親身參與,他希望日後能夠現場欣賞孩子們的表演。
  
冠廷今年將升大四,國考的壓力也隨之而來,他無法預估自己能在遠距課輔團隊中待多久;不過,「下學期我還是會繼續參加,未來期許能和原聲保持聯絡,若原聲需要幫忙,也很樂意相助。」
  
▊期許:想對小學伴說的話
  
這次約翰未能出席相見歡活動,冠廷當然有些失望,但他還是準備了一些話想對約翰說:「其實很謝謝約翰,一直以來他都很熱情的配合我,讓我們可以更快上軌道、進入狀況。」他也稱讚約翰的樂觀與自信,期許約翰能更有企圖心,「如果能夠有更穩固的基礎,搭配他樂觀與自信的特質,約翰一定會有更好的表現。」相信在接下來的新學期中,這對大小學伴,會為了這個目標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