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需要幫助,我需要更努力

這些年看著原聲的孩子們長大,當初還在唱第一部的小男孩,隨著變聲期轉唱第三部,或是從原聲畢業離開合唱團,然後又進來新的一批小小原聲。來來去去,開心的心情卻是遠大於不捨,這意味著原聲成立的初衷從未改變,哪怕原聲在音樂上的成就一年超越一年,但他們從來都不是為比賽而誕生的隊伍,他們是將唱歌視為訊息傳遞的合唱團,他們是培育英才的教育團體,他們是改變原住民命運的無冕使者。
馬校長所帶領的原聲孩子們擁有獨一無二的歌聲,但絕非毫無瑕疵,他們的聲音不是以一句「天籟美聲」就可以解釋,那是來自於持續的紀律、鍛鍊,以及深深摯愛。馬校長的指揮及歌唱詮釋,往往不同於別的合唱團,馬校長常說他的帶領沒有什麼艱難學問,但從旁觀察,那全都是理性的學習累積,以及對於音樂的敏銳察覺,還有,他對於孩子們毫無保留的愛。
這次收錄的歌曲,集結了原聲這兩年來鍛鍊許久的曲目,除了布農傳統歌謠、讚頌詩歌、通俗民謠,還有當代創作歌曲,專輯曲目隱隱向我們所敬愛的齊柏林導演致敬。對我來說,布農族的歌曲永遠是最讓我享受的,我常常對我的朋友說,全世界的好歌聲何其多,但是要找到比原聲唱大三和弦更加完美的合唱團,幾乎是沒有的。那是一個音樂理論上最簡單的和聲,卻也是最難唱好的和聲,而布農的靈魂在這裡,他們彷彿悟出了大自然裡的聲響密碼。
謝謝與我併肩工作的夥伴武錚,謝謝馬校長、育志,與原聲孩子們,謝謝所有的幕後志工,更謝謝一直愛著原聲的你,這些歌曲,為你而唱。

撰文/阿蠻 理事長

民國80年我在某國小擔任一年級老師,今年八月我奉派到這裡當校長,經過26年這國小有什麼樣的改變?看得見的是校舍在921地震後重建、老一輩本地的老師退休、新一代外地的熱血老師進來、學生人數明顯減少…看不見的則是整個部落的傳統價值和社會結構的改變。一樣是貧窮,在過去我看到的是族人比較勤奮和努力,然而今天台灣社會善心人士的大量物資湧進,或者是政府對原住民的各項福利政策,讓族人失去了努力工作的動機,大家都在等著各項補助和救濟。

之前還曾有一家銀行來到學校表示要送給每個學生一件500元左右的禮物,請孩子們填寫願望清單,對於這種不勞而穫隨便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我無法認同,於是我設計了要學生達成的三個任務:完成百分之八十的回家功課、用母語講10句自我介紹、讀完30本的課外讀物,經過老師認證後才可以拿到這份禮物,否則禮物就會變成拍賣會上的物品。

部落孩子喜歡動態的活動如:打球、賽跑等,不喜歡靜態的學習;他們喜歡看到立即有成果且馬上就拿到獎賞,例如:賽跑馬上看到得第幾名、投籃馬上得分等等…,這跟他們生活文化背景息息相關。大自然是他們的冰箱,是他們的倉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想吃肉就上山打獵馬上可有收穫;他們沒辦法像漢人,願意為著一個目標忍耐等待、延遲享樂。這樣的狩獵行為即使到今天仍深深影響著他們的儲蓄概念,漢人儲蓄金錢、儲蓄能力(十年寒窗苦讀),對部落孩子來說這是多麼的遙不可及與困難!

聖誕節過後,全校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學生不來上學竟然是常態,為什麼?因為大人們都還在玩樂,孩子們怎麼會有心情來讀書?我告訴原聲國中的孩子,今天城市的學生一天只要比你多一個小時讀書,一年就多了三百多個小時,三年下來就是一千多個小時,你怎麼可能在會考成績上贏過他們?孩子在部落愛玩樂的氛圍裡拔河無法去上學,國小如此,國中也是一樣。長期接受補助救濟的結果,就像馬校長說的,一直餵牛吃飼料的結果,到最後,牠竟然忘記自己是會吃草的。

原聲十年來給孩子什麼?課業輔導、獎助學金、合唱與打擊訓練、出國表演…在這些事情的背後,我們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部落許多孩子認為只要來到原聲,馬上就可以登上國家音樂廳,馬上就可以出國表演,他們不知道要站在台上演出至少要經過二年以上的培養訓練,要拿到出國的機票必須要會背好歌詞、會唱好30首以上的曲子才有機會。

我們在教孩子什麼功課?磨什麼樣的性格?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教他們自律、自我控制、延遲享樂,為著一個夢想在遇到困難失敗時,也可以堅持下去……

雖然在這過程中,孩子們出現許多狀況,也有中途放棄的情形發生,但我們一路陪伴,欣喜看到許多孩子被成就,走出自己的一條道路來!十年來看到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在原聲裡的改變,也看到家長為著要給孩子們好看的榜樣,向孩子學習更勤奮努力工作的畫面,鼓勵著我們,叫我們看到教育的無限可能!

「你為什麼喝酒呢?」小王子問酒鬼

「喝酒可以遺忘」酒鬼說

「忘記什麼?」 酒鬼:「忘記我的羞恥」

「你有什麼羞恥?」

「喝酒就是我的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