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部落,
更了解部落!
開闢一條貼近原住民孩子的教育之道
十二年前,出身布農族的馬彼得校長,看見部落裡孩童的學習困境,他與建國中學退休老師一起創辦了「社團法人台灣原聲教育協會」,決心為原住民孩子打造新的教育模式。
在南投從事教育工作數十年,馬彼得校長在玉山山麓的多間偏鄉國小任職,身兼校長、教師、合唱團指揮等多重職位。他觀察到原住民孩子真正需要的,不僅是物質的豐足,而是「自信的建立」及「品格的培養」,才能讓孩子在學習長路上,找到穩定前行的力量。
十二年前,出身布農族的馬彼得校長,看見部落裡孩童的學習困境,他與建國中學退休老師一起創辦了「社團法人台灣原聲教育協會」,決心為原住民孩子打造新的教育模式。
在南投從事教育工作數十年,馬彼得校長在玉山山麓的多間偏鄉國小任職,身兼校長、教師、合唱團指揮等多重職位。他觀察到原住民孩子真正需要的,不僅是物質的豐足,而是「自信的建立」及「品格的培養」,才能讓孩子在學習長路上,找到穩定前行的力量。
原住民孩子的終極生存挑戰
爸媽出外工作不在家,爺爺奶奶隔代撫養、卻無力教育
酗酒、單親、失業問題反覆上演,難以逃脫的部落困境
偏鄉缺乏教育資源,基本學力跟不上,學習已失去自信
家庭無法支持升學,孩子被迫中輟學業或提前工作賺錢
只有改善教育,
才有可能改變孩子的未來
2008年秋天,原聲在南投縣信義鄉成立了「原聲音樂學校」,這所體制外的假日學校,主要招收各部落的國小原住民學童,運用週末及寒暑假,為他們加強基礎課業,並透過音樂教學進行品格教育,傳承族群文化。
由於部落並無高中職校,學生在國中畢業後,必須離開部落到平地求學,面臨更強烈的學習挫折及適應問題,導致他們不得不放棄學業。
因此,我們匯聚各方資源,2018年在新北市設立「原聲國際學院高中部」,以英文與音樂為特色課程,在原住民文化的根基上,開啟與國際交流連結的機會,期盼孩子成為兼顧部落與世界的族人典範。
用歌聲,為自己的未來發聲
合唱是布農文化的靈魂,對原住民族來說,音樂不只是音樂,也是教育的實踐。
原聲合唱教育中,蘊含「團結、包容、扶持、和諧」等觀念,透過演唱族語及各國歌曲,幫助原住民孩子建立自信及毅力,並重新認同自己的文化價值。
我們融合原民音樂傳統及西方合唱概念,從「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到「原聲國際學院合唱團」,培育孩子乘著歌聲,走出部落、飛向國際,讓世界聽見玉山唱歌。
建一所學校,
孕育因歌聲而茁壯的生命
十二年來,原聲透過課業輔導和音樂教學,激發部落孩子潛力,編織出一張接住原住民孩童的教育網。
不論孩子居住地有多偏遠、家庭條件如何,我們相信在教育的完整滋養中,他們終將擁有選擇人生的能力。
下一步,原聲希望籌辦一所「十二年一貫原住民實驗學校」,在自有實體校舍中穩健辦學,以原住民的語言,教導原住民的孩子,陪伴每個生命踏實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