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校源起及宗旨

本校之成立,旨在幫助部落孩子的基本學科能力提升,立足部落、胸懷世界,同時藉由文化的深耕,結合信仰的引導,培育孩子良善的品格,以期未來能承擔責任,成為別人的祝福。


◎從原聲音樂學校到原聲國際學院國中小部

15年的耕耘,橫跨11個原住民部落,培育至少300位部落孩子,影響超過750個部落家庭,累積至今,28000小時的教師授課時數,志工奉獻超過270000小時,公益合作夥伴攜手600家,遍布歐、亞、美180場的演出…終於,我們有自己的學校了!

教育為國家的基石,影響著國家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的發展。一直以來,政府對原住民的施政方向,以改善偏鄉教育環境、提升教育績效、深化民族教育、培育原住民人才為目標。我們的確看見部落的校舍改善,設備齊全,原住民升學優惠措施,讓原住民孩子升學機會增加。但若認真審視原住民教育,仍存在著許多問題。

教育問題的呈現,非教育單方面因素而已,還涉及家庭、社區、經濟多方面。綜觀原住民部落狀況,單親家庭比率偏高、隔代教養問題、經濟弱勢、文化不利,使部落孩子在學習上處於不利,影響學習機會與成就。李家同教授說;”教育差距會直接影響貧富,社會對於教育差距漠不關心,也不知如何解決,遂使上一代的問題不斷複製。”

有鑑於部落的困境,解決之道唯有教育。2008年,馬彼得校長、洪春滿校長,建國中學退休老師廖達珊、孫蘭芳四人及一群關心部落教育的企業界人士共同創辦了社團法人台灣原聲教育協會,建構「培育部落典範菁英、讓世界聽見玉山唱歌」為願景,成立了台灣原聲音樂學校,招收信義鄉各部落弱勢家庭的孩子,利用星期六日及寒、暑假上課,讓這群孩子在課業上能夠得到補救與加強外,也同時照顧他們假日的生活。

 15年來,我們積極教育每一個孩子,為部落孩子創造了許多教育機會,孩子們的視野更遠廣闊,成績進步了,態度改變了,但還是非常有限;我們認為只有建立一個完整的學校,才能有更大的突破與改進。2018年,成立了原聲國際學院高中部,2023年,我們終於成立了原聲國際學院國中小部,完成了12年一貫的教育拼圖。


◎教育內涵

本協會成立以來,以培育原住民青少年多元人才,建立自尊、自信、自愛、自立,以立足現代社會,並期許將來能回饋原鄉,造福部落為宗旨,本校成立,延續過去以卓越、信心、和諧為教育目標,在三大教育目標下,將課程分成兩大類,一為基本能力課程,即工具學科;二為特色課程(即實驗課程),包括了國際教育及人格素養。

基本能力學科:

包括數學、國語、社會、自然科學及健康與體育。國民小學階段領域教學,在於培養學生學科基本能力,讓孩子從教學中探索知識,建構知識,提升原住民孩子的學科能力。



特色課程

1、 英語與國際探索

無可諱言,英語是當今最重要的國際語言,也是部落孩子走出部落,成為世

界公民的的基本能力。我們希望以英語教學為起點,扎根學生會話能力,再慢慢擴展延伸,透過資訊,與國際連結,進行各方面的交流,並藉著出國演出,進行實體的交流,孕育部落孩子成為世界公民的能力。

2、 品格素養

品格力可謂現代社會重要的能力之一。美國課程發展與管理協會的研究報告

指出,品格教育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批判思考與決策的能力。人權領袖金恩博士曾說:「人,如果只有智能是不夠的,智能加上品格才是真正的教育」。


本校品格教育主要分三個面向實施

1、 結合合唱教育

布農族是合唱的民族,在其合唱的背後蘊含著布農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對布農族來說,合唱是成為Bunun(人) 的過程,合唱是人與人的關係,在合唱過程中,將要學習尊重(尊重不同的人)、包容(包容不同的聲音)、感恩(感恩天、感恩地、感恩每一個人)、分享(分享聲音、分享情感、分享生命)、扶持(合唱是相扶持的過程)及堅毅(堅持不放棄、始終敬虔)的品格,才能算是一完整的人。所以對布農族來說,合唱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品格素養的過程。

對布農族來說,合唱除了是人與人的關係外,也是與天與大地(大自然)的關係,簡單的說,就是要學習敬天畏地、人己互容,這樣的品格養成,不僅是對人的品格素養,更是對大自然萬物的情操,也正是現代公民該具有的素養。

2、 以聖經聖靈九個果子為品格教育中心德目

本校學生全為原住民學生,自幼即在父母的帶領下參與教會活動,對他們來說,信仰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信仰的教導更是他們日常生活中是非善惡的重要準則。

聖靈九果包括了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溫柔、節制,其實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重要的品格素養內涵,在系統的課規劃下,讓每個孩子身、心、靈都健康。

3、 山林探索

對原住民來說,山是生命的源,知識根源,原住民的文化、知識大部分是

從山發展而來,且有一套系統。敬天、畏地、人己互容是布農文化的核心,其最終的意義乃在追求和諧。如何從大自然中探索布農族的智慧,孕育成為Bunun人的基本素養。